制沙生产线总体布置和车间布置应遵循哪些原则
日期:2020-03-12 07:45:00来源:制砂机设备厂家
一、总体布置要遵循的原则:
1、要集中紧凑,又要留有一定余地。合理利用地形,为物料的自流运输创造条件。简化内部物料运输环节。
2、各车间和附属设施应结合对外和厂内运输道路进行布置。粗碎车间宜靠近料场来料方向,成品堆料场宜靠近混凝土生产系统。
3、辅助车间应尽量靠近服务对象,水电供应设施宜靠近主要用户布置。
4、应避免在溶洞、滑坡、泥石流及填方地段布置破碎、筛分及制砂等重要生产车间,如必须在上述地段布置时,应进行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,并采取可靠的处理措施。
二、各车间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:
1、应有一定灵活性,既能提前形成生产能力,满足施工前期砂石料需要,还可以及时调整生产方式,适应原料粒度变化及不同骨料级配要求。
2、设备配置应根据流程要求,对砂石原料岩性波动有足够的适应性,避免骨料级配失调,减少超逊径; 同一作业的多台相同规格的设备,应尽量对称或同轴线布置在同一高程上,设备间距应满足安装、操作、维修要求。
3、利用地形简化内部骨料运输和场地排水。
4、除寒冷地区外,破碎、筛分、制砂车间可露天设置,但电气设备应适当保护。
粗碎车间一般宜靠近主料场设置,但必须留有足够的安全距离。大、 中型旋回破碎机,可采用直接入仓挤满给料方式,机下应设缓冲料仓,其活容积不宜少于2个车厢的卸料量。
小型旋回破碎机和颚式破碎机,应采用连续给料方式,受料仓下必须设给料设备。
筛分车间布置,应综合考虑与半成品堆场、成品堆场、中细碎车间及制砂车间之问的平面和立面的联系,应尽量减少骨料转运环节和落差,应避免带式输送机下行。
中、细碎与筛分设备构成闭路流程生产时,宜将中、细碎设备配置在一个车间内。
中、细碎车间一般不设中间料仓, 当破碎设备多于2台,或需分成2个单独系统运行时,应设中间料仓,其容量在中碎前为破碎机的10min~15min用量,细碎前为破碎机的15min~20min用量。
中、细碎车间进料的带式输送机上应设置金属处理装置。
采用棒磨机制砂时,制砂车间中间料仓应有险~16h的生产储备量,当制砂与破碎、筛分作业工作制度相同时取小值,反之取大值。车间布置应考虑加棒方便。
采用超细碎圆锥破碎机制砂时,应与筛分设备构成闭路,并保持给料粒度、给料量的连续和稳定。
二、制沙生产线车间布置应遵循的原则
1、制沙生产线应有一定灵活性,既能提前形成生产能力,满足施工前期砂石料需要,还可以及时调整生产方式,适应原料粒度变化及不同骨料级配要求。
2、设备配置应根据流程要求,对砂石原料岩性波动有足够的适应性,避免骨料级配失调,减少超逊径; 同一作业的多台相同规格的设备,应尽量对称或同轴线布置在同一高程上,设备间距应满足安装、操作、维修要求。
3、制沙生产线利用地形简化内部骨料运输和场地排水。
4、除寒冷地区外,破碎、筛分、制砂车间可露天设置,但电气设备应适当保护。
粗碎车间一般宜靠近主料场设置,但必须留有足够的安全距离。大、 中型旋回破碎机,可采用直接入仓挤满给料方式,机下应设缓冲料仓,其活容积不宜少于2个车厢的卸料量。小型旋回破碎机和颚式破碎机,应采用连续给料方式,受料仓下必须设给料设备。
筛分车间布置,应综合考虑与半成品堆场、成品堆场、中细碎车间及制砂车间之问的平面和立面的联系,应尽量减少骨料转运环节和落差,应避免带式输送机下行。
中、细碎与筛分设备构成闭路流程生产时,宜将中、细碎设备配置在一个车间内。中、细碎车间一般不设中间料仓, 当破碎设备多于2台,或需分成2个单独系统运行时,应设中间料仓,其容量在中碎前为破碎机的10min~15min用量,细碎前为破碎机的15min~20min用量。
中、细碎车间进料的带式输送机上应设置金属处理装置。
采用棒磨机制砂时,制砂车间中间料仓应有8h~16h的生产储备量,当制砂与破碎、筛分作业工作制度相同时取小值,反之取大值。车间布置应考虑加棒方便。采用超细碎圆锥破碎机制砂时,应与筛分设备构成闭路,并保持给料粒度、给料量的连续和稳定。 #p#分页标题#e#
- 复合式破碎机使用说明书及工作原理2020-04-14
- 浅析反击式破碎机在碎石生产线优势2020-04-14
- 矿山设备快速发展 破碎机在行业设备领域更显突出2020-04-14
- 如何延长制砂机寿命的几种要素2020-04-14
- 石材加工机械设备性能直追国际高端技术2020-04-14
- 二手矿粉磨粉机买卖/转让来这里_用户真实可靠,使用便捷2021-07-12
- 看了9大交易平台,终于看透了二手压滤机的价格2021-07-12
- 真是因为今年行情不好,才导致采石场新增企业数量下滑?2021-07-12
- 2020亚洲品牌500强和中国五百强榜单强势来袭,有哪些是和矿业相关呢2021-07-12
- 石料粒形不好怎么办?什么破碎机生产的石子粒形好2021-07-12